江西宜春稻草嗡嗡作响的机器打破了冬日的“寂静”。40岁的村民刘秀仓坐在草绳编织机前,将一把把稻草送进喇叭型的喂料口,随着**飞速地转动,稻草自动拧成了一股股细致的草绳。“一天光坐在这儿编两捆草绳,就能挣100元钱呢!”刘秀仓说。 刘秀仓过去常年在外打工,一天也就挣个八九十元。去年9月,泾源县在村里建立了草绳加工扶贫车间。“工厂就在家门口,我喂完牛随时都能过来。”她说。 苗木产业一直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。为了保证成活率,苗木出土运输前需要用草绳缠绕土球包裹住树根,这让兴盛乡的致富带头人于银奎看到了商机。“这些草绳以前都是在网上买,每捆要100多元,而宁夏本地就有大面积的水稻,如果能把这些秸秆利用起来自己加工草绳,既能降低苗木的销售成本,也能带动闲时的农民增收。”他说。 正当于银奎酝酿这一想法时,上黄村的扶贫车间也建了起来。于是,他果断租下了厂房,购买了机器,建设了秸秆堆放基地,等到10月份宁夏川区的水稻一收割完,便囤下了60吨左右的稻草。目前,已有1000多捆草绳被整整齐齐码放在车间里。 于银奎说,现在车间已经雇用了38名村民,其中多是建档立卡户,以妇女和老人居多。“等春天造林